當前位置:首頁 > 道教文化 > 周易專區(qū)

中國的風水地理格局

  長期以來人們把風水地理當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拋棄。其實,中國風水地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是關于中國的地質、地文、水文、日照、風向、氣候、氣象、建筑、景觀等研究綜合環(huán)境的一門科學,也是中國人趨吉避兇、避禍納福的一種價值取向。老百姓通俗地叫它為“風水地理”的,學者號之以“天人合一”,領導者譽之謂“可持續(xù)發(fā)展”,其實就是同一樣的事情。這正如同,老百姓叫“吃飯”的,窮人喊“填肚子”,學者稱“用膳”,領導說“應酬”,其實就是進食,不同角度的叫法而已。   

  風水地理,即是“風”、“水”、“地”的關系及其道理規(guī)律;天人合一,即是自然界的“天”、“地”、“風”、“水”等和人類和諧統(tǒng)一;可持續(xù)發(fā)展,即是男“丁”、女“口”共同出“手”把持好“土地”的“分寸”,進行有“買”和“賣”像“絲”一樣不斷的經(jīng)濟活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fā)展!帮L”、“水”、“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發(fā)展的基礎。把握中國“風”、“水”、“地”的關系及其道理規(guī)律,和實施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國策是完全高度一致的。中國老百姓對最佳的具體的風水格局的標準要求是:“前有鏡,后有靠,兩手有個抱。”所謂“前有鏡”,指的是住宅的前面要有如鏡子平穩(wěn)一樣的流水;所謂“后有靠”,指的是住宅的后面要有堅固的靠山;所謂“兩手有個抱”,指宅的旁邊及連接前面要能適合藏風和流水的地勢,只是陽宅為順水,陰宅為逆水而已。   

  中國的“風”從哪里來?中國的地理位置是處于北半球的亞洲大陸的東部,風是由于地球表面大氣層中空氣冷暖溫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北冰洋氣溫低、氣壓低,而赤道氣溫高、氣壓高,高壓空氣向低壓空氣流動就是夏天的風,而氣溫低的冷空氣向氣溫高的熱空氣流動則是冬天的風。從時空上來看“中國風”:春天東方吹的風叫“和風”,夏天南方吹的風叫“熏風”,秋天西方吹的風叫“金風”,冬天北方吹的風叫“朔風”。夏天從赤道之北的南海上形成的南風,冬天從北冰洋之南的西伯利亞來的北風,則是中國最主要的兩股季風。這兩股季風決定著中國大地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產(chǎn)生活規(guī)律!帮L”其實也是“氣”,空氣是人須臾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植物、動物不可或缺的東西,流通的空氣最適于人們的居住!皻狻鄙谔斓刂,是化育萬物之母。而“風”的繁體字是由“凡”、“蟲”兩字構成:“凡”即是“帆”,外在形象地說明了“風”的力量和方向;“蟲”是指昆蟲,內在實質地闡明了“風”的媒介及其作用。從“天人合一”來看“風”:處在天父、地母中間位置的“風”,正是上帝媒合天地、化育萬有的最偉大中介力量!帮L”使植物的雌雄花粉互相傳遞,或靠“蜂”飛采蜜來傳遞;“風”又使動物的蟲卵變成幼蟲,所謂“牝牡相誘謂之風”;“風騷”則是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成語中“爭風吃醋”的“風”卻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歌和情話。中國的“風”,繁殖了13億多條“蟲”,可見中國“風”的勁。   

  中國的“水”,除了新疆一條額爾齊斯河流經(jīng)俄羅斯入北冰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流經(jīng)印度、孟加拉國入印度洋,云南的怒江流經(jīng)緬甸入印度洋之外,其它諸條江河大部分都流入太平洋。中國的“水”從哪里來?主要是從太平洋和印度洋來,也有少部分從北冰洋和大西洋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是中國的四大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海龍”。而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是中國的四大河,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水龍”。其實,所謂“水龍”就是江河的流動及水流的趨勢動向。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水就沒有植物、動物,沒有植物、動物就沒有人類。中國的“水”,不但滋生了中國陸地上植物、動物,更是滋養(yǎng)了中國的人們。黑龍江及其上游支流便養(yǎng)育了中國的吉林、長春、齊齊哈爾、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等城市,也滋潤了俄羅斯的海蘭泡、伯力、共青城等城市。黃河及其上游滋養(yǎng)了西寧、蘭州、銀川、包頭、西安、太原、洛陽、鄭州、開封、濟南等城市。長江及其上游滋潤著攀枝花、宜賓、成都、重慶、宜昌、荊州、武漢、長沙、南昌、黃石、九江、安慶、銅陵、蕪湖、南京、上海等城市。珠江及其上游繁育著南寧、柳州、桂林、梧州、肇慶、韶關、清遠、河源、惠州、佛山、廣州、深圳、江門、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這四大河是祖國的母親河,她用乳汁養(yǎng)育著13億多的子女成長?梢娭袊八钡呢S。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風水輪流轉。中國自然界的風水是這樣輪動著流轉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經(jīng)過太陽照曬,上升為水汽形成的云層,季候風則把它送到大陸的上空,碰上冷空氣便形成黑云,黑云凝重墜落而成雨水,流入溪川河江,最后統(tǒng)統(tǒng)又匯納進大海。自然界“風水輪流轉”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人們在由青海進入西藏途中便可親眼見到這樣的景象:由印度洋上吹來的季候風,在喜馬拉雅山之南,雨水就非常充沛,植被生長就非常茂盛;在喜馬拉雅山之北、念青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風被山擋之后,雨量就略為減少,植被也不甚茂盛;而在念青唐古拉山之北、唐古拉山之南,季候風再遭山擋之后,雨量又更為減少,植被就難于茂盛起來;到了唐古拉山之北、昆侖山之南,季候風再次遭山擋之后,雨量就極其少了,植被就顯得稀疏了;而昆侖山之北,季候風更是無法吹到,這里終年也就沒降雨了,戈壁灘上也就再沒有植被了,遠遠地能看到有駱駝刺,都會有欣喜之情。所以中國的黃河、長江的源頭絕不會在昆侖山之北,而在昆侖山之南。李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應該準確地改正為“君可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定復回。”天上來也好,定復回也好,都全靠著“風云”。而中國社會的風水輪流轉動的真正規(guī)律,自從有文字化育以來,記載著其幾千年風云際會的途程,其風俗文化的流轉是這樣子的:中化—東化—西化—北化—南化。   

  中國的“地”,影響著中國的風和中國的水。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特別突出的“地”就是高山。中國的三大高山山脈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這三條山脈都凝聚在中亞的帕米爾高原上,被稱之為“山祖”、“天柱”,又叫做“天龍”。其實,所謂“天龍”,就是“土龍”,也就是山脈的走向及趨勢,又俗稱為“龍脈”。由“天龍”接駁下有三條“土龍”蜿蜒伸展在大地上,明朝劉基把它分稱為北龍、中龍、南龍。并有詩贊曰:“北龍結龍最為佳,萬頃山峰入望賒。鴨綠黃河前后抱,金臺千古帝王家!薄爸旋堊鹳F孰堪論?水繞山環(huán)四海均。我祖祖陵鐘厥秀,須知昭代萬年春!薄澳淆堃桓梢喽嗥,當代皇帝始帝之。惟有金陵稱勝概,高祖下作上天梯!北饼,是指昆侖山接下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燕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中龍,是指與昆侖山連接著的巴顏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秦嶺、大別山等。南龍,是指與昆侖山交接而來的唐古拉山、寧靜山、橫斷山、云貴高原的大婁山、南嶺、武夷山等。所以,昆侖山被稱之為“橫空出世”的“萬山之祖”。   

  水為之江,稱之為水龍;山之為脈,稱之為土龍。水龍主富,土龍主貴。用今天的話說,水龍主經(jīng)濟,土龍主政治。有趣的是,在英文“capital”一詞都是同指“資本”和“首都”。水龍和土龍相匯之處,乃是建都城的風水寶地。因此“江山”便是建立京城的首要條件。水除了生產(chǎn)灌溉、生活用水外,還必須方便于交通航運;山既是都城的依靠,還是風雨的屏障,更是御敵的天然工事。最早記載建京城都要選擇這兩種條件的,是周朝的先祖公劉,《詩經(jīng)·大雅》有詩為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于京!贝呵飼r期齊國丞相管仲關于利用地理之勢建設國都更有高見:“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不必中準繩。”“故圣人之處國者,必于不傾之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xiāng)山,左右經(jīng)水若澤。內為落渠之寫,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養(yǎng)其人,以養(yǎng)六畜。天下之人,皆為其德而惠其義!敝袊鴼v朝歷代建立都城無不考慮“江”和“山”這兩條“水龍”和“土龍”的風水格局。有學者統(tǒng)計過,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就曾建有350多個首都。但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的都城,不外乎是東京、西京、南京、北京。而在這東、西、南、北京之中,西京的風水要比東京的好,北京的風水要比南京的好。且看其具體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