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武式太極拳釋義

  一、由著熟到懂勁至神明

  太極拳內涵博大精深,功夫練到爐火純青時,人觸之即被擊出。此功夫非一日能成就,須由基礎練起。王宗岳拳論曰:“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漸及神明!敝赋隽颂珮O拳功夫欲達極致,須經由“著熟”到“懂勁”至“神明”三層階梯逐步達到!爸臁笔腔A階段,是指習練太極拳架要按照要求(身法十要)做到身正勢圓,動作到位,虛實分清,轉換順隨,松靜自然,柔和順暢。堅持長期持久的習練,熟之成法。拳諺日“拳打萬遍,拳法自現(xiàn)。”說明拳打多了是漸悟“懂勁”的主要體會過程。

  太極拳法運用講求“勁”,不單純追求用力,力一般在與(遇)一個機點,以直線擊發(fā)時使用,稱為“打勁點”、“打準頭”。太極拳將外在直觀顯現(xiàn)“力”的量值轉化為蘊于內,特色含虛抽象,特點松沉,富有彈性、柔韌性,且具變化靈活的“勁”。這種“勁”與“力”的質量有潛在不同。“勁”中含有許多“勁道”和“勁別”。“勁道”即拳架及攻防變化中的路線、方向、角度等(即:四正四隅八卦方位);“勁別”即:掤、捋、擠、按、揉、挒、肘、靠、粘、連黏、隨、螺旋、折疊等技術方法。“勁道”與“勁別”的穿插交換使用千變萬化,能在推手運化走變中靈活運用這些技巧方法有效地克敵制勝,漸進入“懂勁”階段。
欲達懂勁,且取之有道,其法有三。一是在明師的指點卜細心領會。拳諺曰“習拳入門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二足在練習中常思體驗。拳論曰:“默識揣摸,踐之隨心所欲!比敲魅,臺法度,增悟性,拳論日:“拳理不明,拳法不精。”三者使之“懂勁”后,越練越精,數(shù)年純功,漸及“神明”。王宗岳拳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拳語,形象地描繪了“神明”者功夫的高級程度。其周身處處皆太極,脫離了“心知”,不以意識的支配,完全運用練就太極身的反應,“身知”的敏感,空松的虛靈勁,不受力,不馱勁,挨在何處何處擊發(fā),觸之即卒,宅之即被擊出于一剎那。力點集中,動之至微,不見其形,發(fā)之至驟,不及合眸。達此出神人化“神明”功夫,也非一日所成。

  二、太極拳“意”與“氣”的關系作用

  太極拳的“內功”修練非常重要,而“意”與“氣”在拳法中起主導作用,為之靈魂!耙孕男袣猓詺膺\身,以意導動!笔橇暰毺珮O拳的主旨,如何領會運用,頒對“意與氣”加以了解和探索。

  意:為種大腦思維的導體元索,當這些導體元素凝聚在個形體事物時(即意念集中),精神得以調動(精神提起),產生意識(靜,審視應對),引導行為(動,以意導動)。

  氣由心生,心臟猶如氣泵,產生的氣體催動血液循環(huán)周流。心臟導動神經與大腦導體元素合二為一,引導氣的運行(即以心行氣)。

  例如人在日常生活中因意見觀點不同發(fā)生爭執(zhí)而生氣,心情激動,心臟頻率加速,血壓升高,氣急(大)則怒口圓睜面紅耳赤,甚至動手。這就是氣由心生,以氣催血的作用,但此種比喻在太極拳學里被判為性剛,屬陽。拳滄日“心氣一發(fā),意必制動,心動意生,意動氣隨”,闡明了“意”與“氣”的相互關系。因此,練太極拳及推手與散手,均要意念集中,意識清楚,“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演拳時“勢勢存心揆用意”,曲伸開合,進退轉換,手法身法步法應招運勢走變要顧三前、盼七星,無絲毫疏忽大意。拳弦要合度,有意則有氣,意氣自相隨。

  太極拳稱謂“內家拳”,其獨特就在于陽陽轉換,動靜之機,虛實互用,剛柔相濟。其理為之拳法精髓。陰陽二氣在意識的引導下隨動靜之機寓虛實變化于剛柔相濟之中潛轉交替互動。陽氣鼓,陰氣蕩;陰氣騰,陽氣挪,渾然一體。無絲毫間斷,勁斷意不斷,意斷氣連,挨在何處心要用在可處(精神意念要集中在何處)。陰陽二氣隨到何處,走變運化擊打于何處,純任自然。若意念不集中,精神必散漫,氣血則不濟,渾沌茫然問,交手則險矣。

  三、太極拳用意不用力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是太極拳拳義原則。靜中寓動,后發(fā)制人是太極拳戰(zhàn)術策略。變化于舍己從人,借力于使彼落空,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法術技巧。附拙諺一首,以不淺見:

  無極生太極,陰陽二氣轉。

  拳乃柔功道,道法任自然。

  勢須意領先,意領二氣環(huán)。

  存心揆用意,心動氣貫穿,

  靜中寓動機,遇機莫遲緩。

  虛實無常在,內中藏機關。

  松烈柔為本,柔為變之源。

  尚勁不尚力,力貪扶勢難。

  曲之以求直,直遏點打線。

  剛柔宜相濟,力在發(fā)時見。

  何為法之用,螺旋變萬端。

  太極圖中顯,道破天機緣。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拙力者,周身僵滯氣血不通,意識不清動作不靈。為太極拳所忌諱。避此病須將肌肉、關節(jié)、五臟放松,“腹內松靜氣騰然”。欲松需靜,排除雜念,不慌不亂聚精會神,心靜自然體松,周身尢有緊固,氣脈自通。此時以意領氣,使“氣遍周身不稍滯”,以意導動靈活方便。

  周身放松后如何用“意”,在于如何對待,動轉往來于四面八方,無有定向,須處處留意勢勢存心,精神集中意注四面八方。如彼剛我柔以運化中以氣蓋彼來處,不可以力相抵;瘯r將氣斂入脊骨,注于腰間以氣蓄勢即化即打。發(fā)時勁起于腳跟發(fā)于腿,注于腰導于脊行于手,完整一氣,力由脊發(fā)方有所得。如不得中被對方化解,能在對方化解之前已有下意識對應,讓對方仍不得勢,即是有意且意在人先。變化應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動之則有,靜之則無,無中生有皆為意在。不斷地往實踐中練習掌握運用“意氣”的導引,有助于內功內勁的提高,也會收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四、怎樣練習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排除雜念,平心靜氣,精神貫灃,呼吸自然。按照身法十要的要求即:一、涵胸:兩肩胛骨有對合之意。二、拔背:頸椎脊背部有上拔之意。但涵胸拔背二者不可形成羅鍋駝背狀。三、松肩:肩關節(jié)放松,自然下垂。四、沉肘:兩肘尖不外凸拃,不凹合。肘關節(jié)放松,兩肘臂有松沉之感。五、提頂:頭項正直自然,百會穴上提有如提發(fā)懸梁。六、吊襠:小腹上提,谷道(肛門)收縮。七、裹襠:兩膝內合護住檔部。八、護肫:兩手兩肘護住上身胸前腹部與兩肋兩臀。九、尾閭中正:尾骨與踝骨,膝蓋上下前后對照。身體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十、氣沉丹田:在松靜自然的狀態(tài)下,命門穴有微后撐之感,用意使氣由胸腹部導向脊骨,注于腰間,沉于丹田。除身法十要外,兩手中起中落、中分以鼻尖為中線。腿腳轉換與腰部旋轉帶動以脊柱為中_軸。肘不過膝,膝不過足,三尖相對。手與足臺,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拳勢動作以求松穩(wěn)慢勻,注重用意不用力,步隨身換,虛實分清,勢勢相承,連綿不斷,如行云流水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