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

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shù)な。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余。
三峰之術。百年之後。流傳於陜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王宗受之。以此教其鄉(xiāng)人。由是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葉繼美近泉為之魁。由是流傳於四明。四明得近泉之傳者。為吳崑山、周云泉、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皆各有授受。崑山傳李天目、徐岱岳。天目傳余波仲、吳七郎、陳茂弘。云泉傳盧紹岐。貞石傳董扶輿、夏枝溪。繼槎傳柴玄明、姚石門、僧耳、僧尾。而思南之傳。則為王征南。
思南從征關白。歸老於家。以其術教授。然精微所在。則亦深自秘惜。掩關而理。學子皆不得見。征南從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思南子不肖。思南自傷身後莫之經(jīng)紀。征南聞之。以銀 數(shù)器。奉為美檟之資。思南感其意。始盡以不傳者傳之。
征南為人機警。得傳之後。絕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則不發(fā)。嘗夜出偵事。為守兵所獲。反接廊柱。數(shù)十人轟飲守之。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縛。探懷中銀望空而擲。數(shù)十人方爭攫。征南遂逸出。數(shù)十人追之。皆 地匍匐不能起。行數(shù)里。迷道田間。守望者又以為賊也。聚眾圍之。征南所向。眾無不受傷者。
歲暮獨行。遇營兵七八人。挽之負重。征南苦辭求免。不聽。征南至橋上。棄其負。營兵援刀擬之。征南手格。而營兵自擲仆地。鏗然刀墮。如是者數(shù)人。最後取其刀投之井中。營兵索綆出刀。而征南之去遠矣。
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辱之者。為征南所擊。其人數(shù)日不溺。踵門謝過。使得如故。牧童竊學其法。以擊伴侶。立死。征南視之曰。此暈穴也。不久當蘇。已而果然。
征南任俠。嘗為人報讎。然激於不平而後為之。有與征南久故者。致金以讎其弟。征南毅然絕之。曰。此以禽獸待我也。
征南名來咸。姓王氏。征南其字也。自奉化來鄞。祖宗周。父宰元。母陳氏。世居城東之車橋。至征南而徙同嶴。少時隸盧海道若騰。海道較藝給糧。征南嘗兼數(shù)人。直指行部。征南七矢破的。補臨山把總。錢忠介公建□以中軍統(tǒng)營事。屢立戰(zhàn)功。授都督僉事副總兵官。事敗。猶與華兵部勾致島人。藥書往復。兵部受禍。讎首未懸。征南終身菜食。以明此志。識者哀之。
征南罷事家居。慕其才藝者。以為貧必易致。營將皆通殷懃。而征南漠然不顧。鋤地擔糞。若不知己之所長。有易於求食者在也。一日。過其故人。故人與營將同居。方延松江教師講習武藝。教師倨坐。彈三弦。視征南麻巾縕袍若無有。故人為言征南善拳法。教師斜盼之。曰。若亦能此乎。征南謝不敏。教師軒衣張眉曰。亦可小試之乎。征南固謝不敏。教師以其畏己也。強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應。教師被跌。請復之。再跌而流血破面。教師乃下拜。贄以二縑。
征南未嘗讀書。然與士大夫談論。則蘊藉可喜。了不見其為麤人也。余弟晦木嘗揭之見錢牧翁。牧翁亦甚奇之。當其貧困無聊不以為苦。而以得見牧翁。得交余兄弟。沾沾自喜。其好事如此。
予嘗與之入天童。僧山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則蹶然負痛。征南曰。今人以內家無可眩 。於是以外家攙入之。此學行當衰矣。因許敘其源流。
忽忽九載。征南以哭子死。高辰四狀其行。求予志之。余遂敘之於此。豈諾時意之所及乎。生於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於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三。娶孫氏。子二人。夢得前一月殤。次祖德以某月某日葬於同嶴之陽。
銘曰。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終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淺山老。孤墳孰保。視此銘章。庶幾有考!


(內家拳傳承之整理)
一、張三峰 …… 王宗 - 陳州同 …… 孫十三 - 張松溪
二、張松溪 - 葉繼美 - 吳崑山 - 李天目 - 余波仲、吳七郎、陳茂弘
- 徐岱岳
- 周云泉 - 盧紹岐
- 單思南 - 王征南 - 黃百家
- 陳貞石 - 董扶輿、夏枝溪
- 孫繼槎 - 柴玄明、姚石門、僧耳、僧尾

黃百家王征南先生傳


「征南先生有絕技二。曰拳。曰射。然穿楊貫戟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則先生為最。蓋自外家至少林。其術精矣。張三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 之。是名內家。得其一二者。已足勝少林。先生從學於單思南。而獨得其全。余少不習科舉業(yè)。喜事甚。聞先生名。因裹糧至寶幢學焉。先生亦自絕憐其技。授受甚難其人。亦樂得余而傳之。有五不可傳。心險者。好斗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居室 窄。習余於其旁之鐵佛寺。
其拳法有應敵打法。色名若干。
長拳滾砍。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銕扇。棄物投先。推肘補陰。彎心杵肋。
舜子投井。剪腕點節(jié)。紅霞貫日。烏云掩月。猿侯獻果。綰肘裹靠。仙人照掌。
彎弓大步。兌換胞月。左右揚鞭。銕門閂。柳穿魚。滿肚疼。連枝箭。一提金。
雙架筆。金剛跌。雙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四把腰等。
穴法若干。
死穴。啞穴。暈穴?妊ā0螂。蝦蟆。猿跳。曲池。鎖喉。解頤。合谷。內關。
三里等穴。
所禁犯病法若干。
嬾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戳拳。紐臀。曲腰。
開門捉影。雙手齊出。
而其要則在乎鏈。鏈既成。不必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肯綮。
其鏈法有鏈手者三十五。
斫 [1]。削。科。磕?。擄。逼。抹。芟 [2]。敲。搖。擺。撒。鎌。 。兜。搭。
剪。分。挑。綰。沖。鉤。勒。耀。兌。換。括。起。倒。壓。發(fā)。插。削。釣。
鏈步者十八。
步。後 步。碾步。 步。撒步。曲步。蹋步。歛步。坐馬步。釣馬步。
連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絞花步。
而總攝於六路與十段錦之中。
各有歌訣。其六路曰。
佑神通背最為高。斗門探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鎚沖擄兩翅搖。
其十段錦曰。
立起坐山虎勢;厣砑辈饺贰<芷痣p刀歛步。滾斫進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
架刀斫歸營寨。紐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人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
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顧其詞皆隱略難記。余因各為詮釋之。以備遺忘。
詮六路曰。
斗門。左膊垂下。拳沖上。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兩拳相對為斗門。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連枝步。右手以雙指從左拳鉤進復鉤出。名亂抽麻。右足亦隨右手。向左足前鉤進。復鉤出作小蹋步。還連枝o通臂長拳也。右手先陰出長拳。左手伏乳。左手從右拳下。亦出長拳。右手伏乳。共四長拳。足連枝。隨長拳微搓挪左右。凡長拳要對直。手臂向內。向外者即病。法中截拳o仙人朝天勢。將左手長拳往右耳後向左前斫下伏乳。左足槎左。右手往左耳後向右前斫下鉤起。閣左拳背。拗右拳正當鼻前。似朝天勢。右足跟劃進。當前橫向外?孔笞慵狻H缍∽謽。是為仙人步。凡步具蹲 。直立者病。法所禁o抱月。右足向右至後大撒步。左足隨轉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相對。為抱月。復搓前手還斗門。足還連枝。仍四長拳。歛左右拳。緊叉當胸。陽面右外左內。兩肘夾脅o揚鞭。足搓轉向後。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右足即前進追步。右手陽發(fā)陰。膊直。肘平屈橫前。如角尺樣。左手扯後。伏脅一歛。轉面左手亦陽發(fā)陰。左足進同上o煞鎚。左手平陰屈橫。右手向後兜至左掌。右足隨右手齊進至左足後o沖擄。右手向後翻身直斫。右足隨轉向後。左足揭起。左拳沖下著左膝上。為鉤馬步。此專破少林摟地挖金磚等法者。右手擄左肘。左手即從右手內豎起。左足上進逼步。右足隨進。後仍還連枝。兩手仍還斗門o兩翅搖擺。兩足搓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著胸。先將右手掠開。平直如翅。復收至胸。左手亦然。
詮十段錦曰。
坐山虎勢。起斗門。連枝足搓向右。作坐馬。兩拳平陰著胸o急步三追。右手撒開轉身。左手出長拳。同六路。但六路用連枝步。至搓轉方右足在前。仍為連枝步。而此用進退歛步。循環(huán)三進o雙刀歛步。左膊垂下。拳直豎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叉左手內兩足緊歛步o滾斫進退三回。將前手抹下。後手斫進。如是者三進三退。凡斫法上圓中直下仍圓。如鉞斧樣o分身十字。兩手仍著胸。以左手撒開。左足隨左手出。右手出長拳。循環(huán)三拳。右手仍著胸。以右手撒開。左足轉面。左手出長拳。亦循環(huán)三拳o架刀斫歸營寨。右手復叉左手內。斫法同前。滾斫法但轉面。只三斫。用右手轉身o紐拳碾步。拳下垂。左手略出。右手下出上進。俱陰面。左足隨左手。右足隨右手搓挪。不轉面兩紐o滾斫退歸原路。左手翻身三斫退步o 隨連進。左手平著胸。略撒開。平直。右手覆拳兜上。至左手腕中止。左足隨左手入。歛步翻身。右手亦平著胸。同上o滾斫歸初飛步。右手斫後。右足搓挪o金雞獨立緊攀弓。右手復斫。右足搓轉。左拳自上插下。左足釣馬近半步。右足隨還連枝。即六路拳沖釣馬步o坐馬四平兩顧。即六路兩翅搖擺。還斗門。轉坐馬搖擺。
六路與十段錦多相同處。大約六路練骨使之能緊。十段錦緊後又使之放開。
先生見之笑曰。余以終身之習。往往猶費追憶。子一何簡捷若是乎。雖然。子藝自此不精矣。
余既習其拳。射則以無其器。而僅傳其法。其射法。
一曰利器。調弓審矢。弓必視乎己力之強弱。矢又視乎弓力之重輕。寧手強於弓。毋弓強於手。如手有四力五力。寧挽三力四力之弓。古者以石量弓。今以力。一個力重九斤四兩。三力四力之弓。箭長十把。重四錢五分。五六力之弓。箭長九把半。重五錢五分。大約射的者。弓貴窄。箭貴輕。御敵者。弓寧寬。箭寧重。
二曰審鵠。鵠有遠近。欲定鏃之所至。則以前手高下準之。箭不知所落處。是名野矢。欲知落處。則以前手之高下分遠近。如把子八十步。前手與肩對。一百步則與眼對。一百三四十步則與眉對。最遠一百七八十步則與帽頂相對矣。
三曰正體。蓋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雖在手。實本於身。忌腆胸偃背。須亦如拳法。蹲矬連枝步。則身不動。臀不顯。肩肘腰腿。力萃於一處。手法務要平直。必左拳與左 左肩及右肩右 。節(jié)節(jié)相對。如引繩發(fā)箭時。左手不知巧力。盡用之右手、左足尖。右足跟與上肩、手相應。眼不可單看把子。蓋眼在把子。則手與把子反不相對矣。只立定時將左足尖恰對垛心。身體既正。則手足自相應。引滿時。以右眼觀左手。無不中矣。
然此雖精詳纖悉。得專家之秘授者。猶或聞之。而惟是先生之所注意。獨喜自負。
迥絕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則有盤斫。拳家唯斫最重。斫有四種。滾斫。柳葉斫。十字斫。雷斫。而先生另有盤斫。則能以斫破斫。
於射。則於斗室之中。張弦白矢。出而注鏃。百發(fā)無失。卷席作垛。以凳仰置桌上。將席閣之。使極平正。以矢鏃對席心。離一尺。滿彀正體射之。矢著席?雌涫告椘。或左或右。即時救正之。上下亦然。必使其矢從席罅無聲而過。則出而射鏃。但以左足尖對之。信手而發(fā)。自然無失。此則先生熟久智生。劃焉心開而獨創(chuàng)者也。
方余之習拳於鐵佛寺也。琉璃滲澹。土木猙獰。余與先生演肄之余。濁酒數(shù)杯。團圞繞步。候山月之方升。聽溪流之嗚咽。先生談古論今。意氣 慨。因為余兼及槍刀劍鉞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難矣。某某處即槍法也。某某處即劍鉞法也。以至卒伍之步伐。陣壘之規(guī)模。莫不淋漓傾倒。曰。我無傳人。我將盡授之子矣。余時鼻端出火。興致方騰。慕睢陽伯紀之為人。謂天下事必非齷齪拘儒之所任。必其能上馬殺敵。下馬擒王。始不負七尺於世。顧箭術雖授。未嘗習其支左屈右之形。因與先生約。將於明年正月。具是器而卒頁焉。
當是時。西南既靖。東南亦平。四海晏如。此真挽強二石不若一丁之時。家大人見余跅弛放縱。恐遂流為年少狹邪之徒。將使學為科舉之文。而余見家勢飄零。當此之時。技既成而何所用。亦遂自悔其所為。因降心抑志。一意夫經(jīng)生業(yè)。擔簦負笈。間途於陳子夔獻。陳子介眉。范子國雯。萬子季野。張子心友等。而諸君子適俱亦在甬東。先生入城時。嘗過余齋。談及武藝事。猶為余諄諄愷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練之純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窮。其中分陰陽止十八法。而變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絞花槌。左右中前後皆到。不可止顧一面。又曰。拳亦由博歸約。由七十二跌。即長拳滾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三十五掌。即斫削科磕靠等。以至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換搓挪滾脫牽綰跪坐撾拿。由十二而總歸之存心之五字。敬緊徑勁切。顧精於拳者。所記止有數(shù)字。余時注意舉業(yè)。雖勉強聽受。非復昔日之興會。而先生亦且貧病交纏。心枯容悴而憊矣。
今先生之死止七年。干戈滿地。鋒鏑縱橫。吾鄉(xiāng)盜賊亦相蟻合。流離載道。白骨蔽野。此時得一桑懌足以除之。而二三士子猶伊吾于城門晝閉之中。當事者命一二守望相助等題。以為平盜之政。士子摭拾一二兵農合一之語。以為經(jīng)紀之才。龍門子秦士錄曰。使弼在。必當有以自見。言念先生竟空槁三尺蒿下。寧不惜哉。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當日得竟先生之學。即豈敢謂遂有關于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蛉绶堕L生樊雅等護保黨間。自審諒庶幾焉。亦何至播徙海濱。擔簦四顧。望塵起而無遯所。如今日乎。則昔以從學于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覺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家世本末。 家大人已為之志。小子不敢復贅。獨是先生之術。所授者惟余。余既負先生之知。則此術已為廣陵散矣。余寧忍哉。故特備注其委屑。庶後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雖然。木牛流馬。諸葛書中之尺寸詳矣。三千年以來。能復用之者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