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道教文化 > 周易專區(qū)

風角的文化背景

風角的文化背景

——風角研究之一

費秉勛

   在歷史的長河中,時光往往要沒滅一些東西。我國易學文化遺產中的不少重要內容,如今已被人們遺忘。例如風角,在西漢到明代這一千五百年間,一直傳承著,運用著,而明代以后便逐漸失傳?纯串斀竦囊讐渍、奇門、六壬、風水、八字等術數,都非常活躍,而我們還很少聽說誰在搞風角。因此筆者特意提出這個課題來,先開一個頭,希望有興趣的同道一起來進行研究,爭取把這筆丟失的文化遺產撿拾回來。我的文章,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風角的文化背景;二、風角史略;三、風角操作。因為篇幅較長,本次只提供第一部。

什么是風角?唐李賢注《后漢書.郎顗傳》說:“風角,謂候四方四隅之風,以占吉兇也!边@只是一個簡要的解釋,說得再具體一點,就是把風在特定的時空中刮來的方向、風力的大小、風速的遲疾、所表現的形態(tài)等作為依據,來預測將要發(fā)生的事情,以及軍事客主兩方的得失、勝負及兩方可能出現的變故等,這種術數,就叫風角。

在現存的古籍中,記載風角術的主要有兩部書,一部是四庫子部兵家類的《武經總要》,另一部是術數類的《靈臺秘苑》。我自己收藏的殘抄本《白猿奇書》中,有占風歌訣三十二首。我藏的另外一部書——咸豐元年生白虛齋藏板《奇門闡秘前編》卷四中,有風角四十二條。從這些文獻中,基本上可以總結出完整的風角操作術來。

為什么根據風象可以預知事物的未來發(fā)展結果呢?風角術并非隨心所欲的構想,而是有著深厚的哲學背景和中國古代先賢的宇宙觀依據,也有一定的天文根基。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對風角有較深刻的認識,也才能更好地進行風角操作。

基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認識,風不是沒來由的東西,風是天地間的一種信號!读以娒锸琛芬兑硎巷L角》說:“風者,天之號令,所以譴告人君者也!睎|漢的郎顗、蔡邕都說過風是“天之號令”的話。《莊子.齊物論》說“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風就是天地的呼吸呃逆,山石、林木、洞穴等,就像天地的鼻子、嘴巴、耳朵,這些竅穴作各種不同的應和,就形成各種形態(tài)的風,形成所謂人籟、地籟、天籟。

《天中記》引張奐的話說:“風為號令,動物通氣。四正四維風者,陰陽亂氣激發(fā)而起者也。猶人之內氣因喜怒哀樂激越而發(fā)也。故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風也;夏氣盛,其風飆以怒,怒風也;秋氣勁,其風清以凄,清風也;冬氣實,其風慘以烈,固風也!边@是四季之風,也是四正之風。隨著方位的不同,還有四維之風。四維的土氣不同,風的溫涼、大小、徐疾也就不同。所以風表現出來的是天地自然之性。四正四維之風,統(tǒng)稱八風。在中國人的宇宙觀中,時間空間是融和一體的,八風既是八方之風,也是八節(jié)之風。關于八節(jié)之風,《易緯》說:“立春條風,春分明庶風,立夏清明風,夏至景風,立秋涼風,秋分閶闔風,立冬不周風,冬至廣漠風!边@是從時間上說的。關于八方之風,《呂氏春秋》說:“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凄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這是從空間上說的。《黃帝風經》則認為,風之性,得金之氣則涼,得木之氣則溫,得火之氣則炎,得水之氣則烈。這是從五行上說的。

《周禮.保章氏》把風分為十二種,認為從這十二種風可以觀察天地自然的和諧性!饵S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也說:“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jié),皆通乎天。”以空間論,天地六合九州上下,以時間論,十二辰十二個月十二個節(jié)氣,與人的九竅五臟,都本于陰陽二氣,所以相通、相感、相應。東漢經學家鄭玄解釋說,為什么有十二種風呢?這是有客觀的實驗依據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都有十二音律方面的一律與之相對應。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當時的時間、風,與相應的律和不和。其法是把葭灰放在律管里,把律管埋在地下,管口沖上露在外邊,到了相應的節(jié)氣,葭灰就會吹出。清惠士奇《禮說》卷九對節(jié)令、氣、風、土、音律的關系作這樣的解釋:“十二月之音,以候十二月之氣。氣至則風動,風動則吹灰。古之制管以候氣者,所以候風也。然氣應有早晚,灰飛有多少。說者謂吹灰不出為衰,全出為猛,半出為和,豈其然。風出乎土,故候風必于土,古有候風地動儀,蓋保章氏之術也!彼燥L角術和納音有著極密切的關系。

當然這種實驗到漢代已經失傳。北齊祖珽曾對都信芳說:律管吹灰的事太微妙了,這種技術早已失傳,我想了很長時間,不得其解,你可以試著想想這事。都信芳試驗了十多天,跑去告訴祖珽說:“我知道了,律管吹灰,用別的地方的葭灰不行,必須要用河內(相當于今之河南)的葭莩之灰!焙髞砼獊砗觾容巛,再作律管吹灰試驗,其灰果然應節(jié)而飛。據《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太簇;孟夏之月,其音徵,律中中呂;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則;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應鐘。

在中國古典律學中,五律之宮商角徵羽,對應五行之土金木火水,五方之中西東北南,而且與節(jié)氣相聯系,與地氣的吹動律管葭灰相聯系。正因為風與地域和音樂都有密切關系,所以古代把民歌叫“風”。《詩經》中分“風”“雅”“頌”,“風”即指各地的民歌!蹲髠鳌酚涊d,襄公十八年楚國攻打鄭國,晉國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有點恐慌,大音樂家?guī)煏缯J為沒有妨礙,他說:“吾驟歌南風,又歌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鄭玄注釋說:“歌者吹律以歌八風,南方音微,故曰不競!睋追f達疏,所謂“音微”“不競”,就是不能與律聲相應的意思。從音樂來判斷軍事勝敗,這在現代人看來,覺得神秘不可理解。其實樂師參與軍事是古代的一種制度!吨芏Y.大師》:“大師,執(zhí)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兇!编嵭⒄f:“大師,大起軍師。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商則勝,軍士強;角則軍擾多變,失士心;宮則軍和,士卒同心;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羽則兵弱,少威明。”師曠歌南風北風,便是“執(zhí)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兇”!兑捉洝穾熦猿趿侈o:“師出以律,否臧兇!毕笤唬骸皫煶鲆月,失律兇也!闭f的正是行軍出師時,樂師以樂律判斷軍事吉兇的活動。

在易學的構架中,風為宇宙間八大自然物象之一,其卦為巽,五行屬木!饵S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岐伯說:“東方生風,風生木!弊⒃疲骸瓣枤馍向v為風,故風生自東方。風鼓木榮,則風生木也。”東方甲乙木,為少陽之方,所以古人認為風生自東方,而且最直接地體現在草木之上。《周易.說卦》第六章說:“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贝捣魅f物生長的,沒有比風更疾速的。春天發(fā)散草木枝葉,秋季摧殘草木枝條的,沒有比風更直接的東西了,故曰風生木。

  風也與天文相聯系!对娊洠⊙牛髺|.》:“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惫湃艘远怂拗械幕蓿▽贃|方青龍)為風師!秾O子兵法.火攻篇》:“發(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憋L起之日,火乘風勢,故宜火攻!稌x書.天文志》:“箕四星,主八風,凡日月宿在箕四星,風起!

宋玉在《風賦》中分出“雌風”和“雄風”,他說吹向楚襄王的是“大王之雄風”,老百姓不能與之共享,吹向老百性的那叫“庶人之雌風”。他認為,這兩種風所起之處,所經路徑,性情品質,所起作用,都是有所不同的。

《國語》虢文公諫周宣王、史伯對鄭桓公都說到“協風”。三國時的韋昭注說,“協風”就是應時的協和之風,統(tǒng)治者應當能夠聽知協和之風,因時順氣,以化育萬物,使之樂生。協風也稱“祥風”、“瑞風”、“景風”,古人認為,政治清明,大自然便刮祥和之風。舜彈五弦琴歌《南風》:“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這“南風”就是協風。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十二拍有“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的話,說的就是八節(jié)之風與音律相應,以及王者的聽知順應實踐。

 

在古人的意識中,風并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物,而是與人事相關聯的,這正是以風象推知人事的哲理依據。正因為如此,古代便有許多與人事相關聯的風的名堂,如“離合風”(列子御風而行,風至草木發(fā)生,去則搖落,謂之離合風)、“龍德風”(來久長,不搖樹木枝葉,離地三二丈)、“羊角風”(曲而上行的旋風)、“君子風”(清明而離地不及二三尺者)、“石尤風”(阻行之風)、“落梅風”(五月梅雨季節(jié)之風)、“花信風”(三至五月應楝花、梅花等應時到來之風)等!兑宜日肌穼︼L有一系列命名:“發(fā)屋折木者曰‘怒風’;揚沙卷石者曰‘狂風’;四轉五復者曰‘亂風’;卒起乍有乍無者曰‘暴風’;獨鹿蓬勃者曰‘勃風’;扶搖羊角者曰‘飄風’;風來清涼溫和塵埃不起者曰‘和風’!

古人對風的觀察研究是非常細微的!兑宜日肌穼︼L的遠近這樣判斷:“凡風動,初遲后疾,其來遠;初急后緩,其發(fā)近!庇钟幸粋量化估算:“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墮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飛沙石千里,拔大樹根五千里。”古人還根據飛鳥的形態(tài)以判斷風向!侗阕印分姓f:“鴟鳶展翅不能動,去地四十里風力猛壯,可驗有剛風世界!薄冬嵥殇洝氛f:“魚逆水而上,鳥向風而立,取其鱗羽之順也。有微風不知所從來,但觀鳥之所向!庇幸淮螙|方朔在未央宮前殿侍奉漢武帝。他對武帝說,殿后柏樹上有鵲立枝上,東向而鳴。武帝問他何以知之,他說;這是以人事推知的。因為刮的是東風,鵲尾長,傍風則順,背風則蹶,鵲一定是順風而立的!蹲髠鳌焚夜暾,“六鷁退飛過宋都”,鷁鳥過宋都時為什么退著飛,就是因為風的緣故,鷁鳥要去的目標方,恰好與風向一致,如果順飛,毛羽則不能順,故用退飛的辦法繼續(xù)向目的地飛翔。鳥的行為常常與風的情況相應,風占與鳥占便關聯一體,所以《隋書.經籍志》中著錄有《風占鳥情》兩種。

 《風角史略》與《風角操作》兩篇,將在以后陸續(xù)發(fā)表。

                                作者系中國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