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新聞 > 武當新聞

抬升十五米!遇真宮分三步“長高”


遇真宮整體抬高工程施工現(xiàn)場

       武當功夫網(wǎng)消息:6月15日,記者來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當山遇真宮,探秘整體抬高工程。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工人們正冒著酷暑施工,已有600年歷史的古建筑遇真宮已被 “解體”,山門和兩個宮門巍然屹立在地面上。山門和宮門下方,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箱梁正步步掘進。
  “遇真宮整體抬高工程分為文物‘解體’復(fù)原、原地頂升和填土墊高三個部分,分別由北京園林集團、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和新七建設(shè)集團承建,總投資1.852億元,工期四年。下月初,遇真宮將開始抬升。”就整體抬高工程如何實施,武當山特區(qū)文物宗教局副局長趙本新向記者作了詳細介紹。
  首先是文物 “解體”。對遇真宮除一座山門和兩座宮門以外的其它文物進行“解體”,然后對 “解體”的構(gòu)件 (包括冰盤檐、紅磚、瓦片等)的殘損程度進行核查,對破損較輕的構(gòu)件進行修復(fù),對破損嚴重的進行替換,其中,替換紅磚的燒制時間長達七個月,來自浙江、河南、山東等地的雕刻工匠將負責替換構(gòu)件的制作。由于工程周期較長,為確保 “解體”的構(gòu)件能夠準確復(fù)原,項目部根據(jù)被 “解體”的構(gòu)件之前位于文物中的位置,每一件都作了特殊編號。為防止編號脫落,項目部對編號設(shè)置了三層保險:文物本體的隱藏部分寫有編號、文物的包裝條寫有編號、每個構(gòu)件上掛有身份卡片。目前,這些 “解體”的構(gòu)件被整齊地堆放在項目部駐地旁的廣場上,當復(fù)原工作開始后,工程人員將根據(jù)編號把它們安裝到準確的位置。趙本新說, “解體”復(fù)原工作自去年8月開始,其中 “解體”工程已于去年12月完工,所有需要添配的構(gòu)件數(shù)量的核對工作目前已經(jīng)完成,而文物復(fù)原將在2014年5月完工。
  第二步是文物原地頂升。主要是對遇真宮的一座山門和兩座宮門進行原地整體頂升。頂升項目于去年12月開工,首先對文物本體進行了加固。之后,在文物本體周圍打18口深18米的水井,對文物的四周進行降水處理。 “目前采取的這種井點降水辦法僅耗資十幾萬元,比原先的圍幕降水方案要節(jié)省200多萬元。”趙本新說,降水處理以后,在文物本體周圍打下70多根長18米的孔樁,用混凝土搭建一個平臺,為將來頂升所用的千斤頂提供一個堅實的撐臺。撐臺以上,將對文物本體底部加上箱梁,這也是目前施工現(xiàn)場正在進行的工作。工人們把前后貫通的長方體涵箱推進文物本體下的地基里,然后取出涵箱里的土,采用無震動方式灌入水泥,這樣的箱梁每12厘米就有一個。箱梁的建造工作需十天時間,之后將圍繞箱梁的露出部分建造貫梁,從而在文物以下、撐臺以上形成一個 “托盤”。屆時,按動電鈕,以“梅花”方式放置的千斤頂同時工作,頂起這個 “托盤”,實現(xiàn)遇真宮的整體抬升。單個千斤頂可承重200噸,其中重達4500噸至5000噸的山門需要48個千斤頂,東西兩座宮門各重1500噸,各需要18個千斤頂。要使遇真宮高于被淹沒水位,頂升工程需要將其整體抬高15米,這相當于四五層樓高。為了保護文物免遭破損,每次抬升僅會把文物本體抬升1.5米左右,然后澆注地基,雖然抬升一次只要幾分鐘時間,但每抬升一次都要對千斤頂進行替換,替換過程耗時兩天。趙本新透露,7月初工程將進行試抬升。
  工程的第三階段,就是對抬高的部分進行填土。為防止沉降現(xiàn)象發(fā)生,工程將在文物本體共9.5萬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清理地下腐土,回填新土。趙本新說,回墊的新土并不是普通的土。新土的土質(zhì)必須經(jīng)過長江設(shè)計院的化學分析,并進行標準化碾壓,形成的配土還要進行密度測試,檢測其沉降率,未達到標準的,將繼續(xù)進行碾壓,直到完全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時,遇真宮下還將修建一個東西方向的排水涵洞,涵洞高5.7米,寬6.2米,為防止淤堵,排水涵洞將建于地下水位以下,從而保證積水能夠順利排出。
  記者了解到,遇真宮保護方案共進行過100多次專家論證,單國家級的論證就有6次,最后才確定了原地整體抬高方案。整體抬高方案將最大限度地保護遇真宮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屆時,除了遇真宮整體被抬高的部分,其它建筑也將全部按原貌復(fù)原,一個完整的遇真宮將再次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新聞鏈接:遇真宮位于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東4公里處,由玄岳門向西約0.5公里,屬武當山九宮之一,背依鳳凰山,面對九龍山,左為望仙臺,右為黑虎洞,故有 “黃土城”之稱。明代初期張三豐在此修煉,永樂年間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宮,于永樂十五年竣工,F(xiàn)存宮門、宮墻、龍虎殿、真仙殿殘跡、配殿等地面建筑。由于遇真宮處于丹江口大壩加高后的淹沒區(qū)內(nèi),所以實施遇真宮保護工程迫在眉睫。

雕刻工匠正在制作文物構(gòu)件

遇真宮“解體”后可用石塊,每個上面都有身份卡片

1994年立在遇真宮山門旁的文物標識依然在原位

遇真宮內(nèi)的古樹(2001年攝)現(xiàn)已移走

轉(zhuǎn)自:武當雜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