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尚門憶舊——功成無所用(2)

   “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還要推出向下的碾勁,八卦掌一邁步要有兩股勁,隨時轉化,明白了這兩股勁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數(shù)為何千變?nèi)f化。(注2)”——該說形意拳了,尚云祥卻不說了。

  隔了幾天又看李仲軒打拳,李仲軒當時對古拳譜“消息全憑后腳蹬”有了領會,正在揣摩全身整體發(fā)力的技巧,打拳頻頻發(fā)力,很是剛猛,尚云祥打斷他,說:“動手可以這樣,練拳不是這樣!

  他說練形意拳時,要如捉蝦般,出手的時候很輕快,收手的時候,手上要帶著“東西”回來,這“輕出重收”四字便是練拳的口訣,千金不易。

  有一次尚云祥看人練拳看得高興,兩手抱在額前,渾身左搖右晃,節(jié)奏上好像在跟著練拳的人一塊比劃。李仲軒就問他:“老師您在干嘛?”

  尚云祥答道:“練練熊形!”

  形意拳有十二形,從動物動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極為簡練,一式也就一兩個動作。在十二形之外,還有一式叫“熊鷹合形”(注3)。形意拳的所有招式都起源于它,但傳授時往往最后才教,也往往只說“老鷹俯沖,狗熊人立”,是一俯一仰兩種動態(tài)連貫。

  個別拳師還有獨立的熊形、鷹形,其架式與合演中的熊、鷹略有不同。李仲軒問:“您這也是熊形?”尚云祥笑了,說:“我這個熊形與眾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樹上蹭癢癢!

  見李仲軒一臉詫異,又說:“你不是喜歡發(fā)力嗎?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發(fā)力,有人來襲,狗熊蹭癢癢般渾身一顫,對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與唐維祿一樣,尚云祥也是一散步就是一天,喜歡到繁華的地方去。李仲軒說:“唐老師喜歡到有樹有草的地方去!鄙性葡檎f:“我有我的道理呀。”

  馬路上人很多,人人走的方向都不同,正好練“眼觀六路”,而且視線打開了,心態(tài)也會隨之開闊,尚云祥逛一圈繁華鬧市,心情反而會很輕松。(注4)

  尚云祥晚年名氣已很大,比武、來訪的人非常多,有時想睡個午覺都不行。一次李仲軒跟隨尚云祥出門辦事,路上,看到兩三歲的孩子打鬧,尚云祥就停下來看了半天,還蹲下來伸手逗小孩,李仲軒催促他不要耽誤時間,尚云祥起身說:“我練拳一生,還不如這倆小孩!焙茏尷钪佘幠涿。

  辦完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尚云祥說:“古人講,武者不祥。練武人太容易陷進是非中,還不如不學武,就算學了,也最好一輩子默默無聞,有一分名氣,便多一分煩惱。小孩想打就打,打完就沒事了,不是挺令人向往的嗎?”

  說到這兒,他一拍李仲軒,又說:“看來練拳就得晚上練,讓誰也不知道!

  注釋:

  1、太極打法——五字經(jīng)訣:

  披從側方入,閃展無全空,擔化對方力,搓磨試其功。歉含力蓄使,粘沾不離宗,隨進隨退走,拘意莫放松。拿閉敵血脈,扳挽順勢封,軟非用拙力,掤臂要圓撐。摟進圓活力,摧堅戳敵鋒,掩護敵猛入,撮點致命攻。墜走牽挽勢,繼續(xù)勿失空。擠他虛實現(xiàn),攤開即成功。

  2、八卦掌應敵變化總綱:

  動敵之將動,靜敵之先靜,敵剛我柔,敵老我逸,敵退我進,敵動我動,動中觀敵,動中運便,敵來我攻,破攻并進,敵來我解,而后還擊,敵不動我也動。

  3、光緒二十九年(1903),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與師兄車毅齋等商議十

  二形拳的排列序次,將龍虎二形作為開始,將鷹熊二形作為結束。龍虎二形把“起落”一分為二,表示演繹,而鷹熊二形把“起落”合二為一,表示歸納。所謂“龍虎為開、鷹熊為合”。自此,龍虎合具形態(tài),而鷹熊成為一招,稱為“鷹熊合形”。

  4、三性調(diào)養(yǎng)法:

  何為三性?蓋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為藝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時常觀察,耳中不時常報應,心中不時常驚醒,則精靈之意在我,所謂先事預防,不致為人所算,而先失機之虞也。

此心應事,如快刀斷水,明鏡照物,斯其靈明之得,漸入融和澄潔境界。平日如此使慣熟,則靜坐時,格外清明,功夫易致,所謂煉己必于鬧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