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太極文化

三晉武林高手解密現(xiàn)代江湖(2)

 

原文慶,1966年出生,山西長治人,中國武術七段。

  1982年,原文慶在全國武術錦標賽上獲得了第一枚金牌。從此之后,連續(xù)三屆全運會、兩屆亞運會、兩屆世界錦標賽的武術冠軍,都被他一一囊括……他獲得的獎牌是山西省體育界有史以來獲獎牌總數(shù)的1/6,其中金牌78枚。   

  4月10日,省武術館,記者見到有“武術王子”之稱的原文慶。

  輝煌再現(xiàn)

  他帶傷奪取金牌

  1994年廣島亞運會,日本法律規(guī)定,鋼制品不得入境。順手的鋼刀不得已改成了鋁刀,在北京集訓時,他怎么也適應不了一抖手嘩嘩亂顫的小片刀。一天,手中鋁刀因抖幅太大,削下肘部一片肉。半個月后,肉還往下掉!澳每噹б唤墸揖蜕狭速悎。”那年,原文慶帶傷再次奪金。

  鋁刀致傷后,原文慶帶傷來到廣島。比賽前夕,中國的武術代表團到日本進行推廣和宣傳。當天晚上,原文慶的表演獲得了滿堂彩。第二天一大早,原文慶剛一出門,一位韓國人就攔在了他面前要和他比試。對方1.80米的個頭,長得膀大腰圓。他靠近這位同道中人,突然一發(fā)力,1.80米的個頭就被他掀翻在地。這位韓國人領教了中國功夫的厲害。

  2004年,原文慶辦起了原文慶文武學校。采訪前夕,他的學生們剛獲佳績: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上,8名學生奪得23枚金牌。“學,F(xiàn)有學生兩百人,我的目標是兩千人。”原文慶說。

  絕招出擊

  爆發(fā)力很重要

  談及絕招時,作為一名競技武術隊員的原文慶認為,精、氣、神最重要,“它是習武之人的根本。中國功夫講究的是爆發(fā)力,用巧勁,眼明手快,發(fā)力到位。否則,再強的絕招也沒威力!

   布秉全 輕輕一掌將挑戰(zhàn)者擊出五六米遠



  布秉全,62歲,中國武術七段。布秉全是形意拳名家布學寬第九子,人稱“九爺”,現(xiàn)任布氏形意拳協(xié)會會長。布秉全習武、學習、工作齊頭并進,形意拳功夫練得爐火純青。退休后,他一頭扎入武術研究之中,獲得不菲成就,著作等身,是位學者型的武林高人。   

  4月10日,記者來到太谷縣城北磚道巷,布秉全宅門上書“尚賢居”,院子是標準的四合院,古色古香的院內,一方看似平常的石碑卻是道光年間的。

  布秉全含笑迎客,一副大眼鏡遮住半個臉,風度儒雅,書生意氣,怎么看也不像武林人士。“我是在一種自由自在的環(huán)境下練拳的”,布秉全稱自己的習武有著一種無拘無束的快樂意境,真正體味到了形意拳野性的張揚。

  “我是父親的老生子,他70歲才有了我,我的體質不好,父親從未強迫我練拳!毙r候經(jīng)常暈車,父親建議他多練“八卦掌”。說著,他起身離座,在地上繞開了,左右旋轉,腳步敏捷。這種重在平衡的功夫練了一個月后,暈車的毛病再未發(fā)生。

  這件小事,令布秉全感受到了武術的神奇,開始走近武術。在自由自在的氛圍下習武,武術練得不錯,學習也好,18歲時,他考入山西大學外語系。

  輝煌再現(xiàn)

  一掌擊飛日本記者

  2003年,布秉全受日本株式會社《武術》雜志邀請,赴日講授布氏形意拳。席間,布秉全邊講邊演練,一一分析要領!皠幼餍,冷酷無情,沒什么了不起”,《武術》一刊記者最初這樣下了定義,不少人躍躍欲試。一位男記者上前與布秉全交手!罢f是請教,但他帶著些不以為然”,布秉全使出形意拳中的基本招式,一掌直抵其胸,再向前半步,輕喊一聲“走”,那日本記者頓時彈飛出去五六米遠。事后,這位記者在文章中寫道:剛一交手,立即感到從他手掌中透過來一股柔軟而厚重的力量,在這一瞬間,記者體內的能量就被全部奪去了似的。接下來,布老師示范變化,記者一下子就崩潰,失去了重心,來不及還手已被彈飛出去。

  絕招出擊

  大家無所謂絕招

  “千變萬化,變幻莫測是武術永恒的魅力。只繼承無變化成不了真正的高手!被谶@樣的觀點,布秉全在退休后,開始鉆研形意拳,出書立著,甚至將形意拳與太極拳相結合,編出一套形意太極拳。

  對待武術,布秉全本著自己的“三不原則”:不表演,不比賽,不裁判!拔湫g不是單純的拳腳,它是文化,是藝術!辈急帽Y講解了這樣的道理:推手前行抱拳禮,這就是中國人群體意識的體現(xiàn)。中國人喜愛抱團,相信人多力量大。但更加崇尚以文治國,因此行抱拳禮時,右手為拳,左手為掌,掌在上,拳在下,意即武在下,文在上。

  談到絕招,布秉全笑了,“其實真正的大家無所謂絕招”!坝腥烁矣谔魬(zhàn)的高手,稱不上大家;真正的大家是無人敢于挑戰(zhàn)!闭劶案赣H,布秉全說,日本人占領太谷前,孔祥熙將銘賢書院轉至四川,留下布學寬帶人護院。日本人無人前往騷擾,“家父的武林聲望令他們放棄了造次的念頭!

  “他老人家少與人推手,偶然為之,點到為止,維護著對手的尊嚴”,能說這不是一代武林高人的絕招嗎?

  □記者手記

  中國武術不能只靠民間傳承

  尋訪了5位武林高手,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中國武術未來的擔憂:競技與傳統(tǒng),應當并重,不能偏廢!

  當人類走過冷兵器時代,武術走出了戰(zhàn)場,強身健體的功效越來越強。“武術與競技相結合,就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闭劶皩ξ覈恢匾暶耖g武術的傳承與保護時,張希貴流露出這樣的擔憂,他認為,“這樣走下去,越來越多的拳種無人問及,傳統(tǒng)武術面臨失傳!

  “武術發(fā)源于中國,屬于全世界!讓中華武術發(fā)揚光大,僅僅靠民間武林人士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國家參與,傳承,弘揚!泵鎸τ浾,張希貴說出了自己的期望,其實,這也是很多武林人士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