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武當功夫 > 拳法理論

武當太極拳十大要論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統(tǒng),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為萬殊,而萬殊咸歸於一本,拳術之學,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極拳者,千變?nèi)f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nèi)有臟俯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lián)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nèi)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之也。當時而動,如龍如虎,出乎而爾,急加電閃。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wěn)如山岳。且靜無不靜,表里上下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前后左右均無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機之內(nèi)攻,發(fā)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己然。蓋勁以積日而有益,工以久練而后成,觀圣門一貫之學,必俟多聞強識,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進,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漸進,夫而后百骸筋節(jié),自相貫通,上下表里,不難聯(lián)絡,庶乎散者統(tǒng)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總歸於一氣矣。


第二章 氣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主於一,何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呼則為陽,吸則為陰,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升即為陽,陰氣下行仍為陰,此陰陽之所以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為濁,清者為陽,濁者為陰,然分而言之為陰陽,渾而言之統(tǒng)為氣。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而所以為對待迥還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貫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為拘拘焉耳。


第三章 三節(jié)
    夫氣本諸身,而身節(jié)部甚繁,若逐節(jié)論之,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惟分為三節(jié)而論,可謂得其截法:三節(jié)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頭為上節(jié),胸為中節(jié),腿為下節(jié)。以頭面言之,額為上節(jié),鼻為中節(jié),口為下節(jié)以中身言之,胸為上節(jié),腹為中節(jié),丹田為下節(jié)。以腿言之,膀為恨節(jié),膝為中節(jié),足為梢節(jié)。以臂言之,膊為恨節(jié),肘為中節(jié),手為梢節(jié)。以手言之,腕為根節(jié),掌為中節(jié),指為梢節(jié)。觀於此,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jié)也,要之,既莫非三節(jié)之所,即莫非著意之處,蓋上節(jié)不明,無依無宗,中節(jié)不明,滿腔是空,下節(jié)不明,顛覆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jié)部,豈可忽也?至於氣之發(fā)動,要從梢節(jié)起,中節(jié)隨,根節(jié)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為一節(jié),夫何為三節(jié)之有哉!又何三節(jié)中之各有三節(jié)云乎哉!
    十大要論共十章,另七章分別為:第四章 四梢,第五章 五臟,第六章 三合,第七章 六進,第八章 身法,第九章 步法,第十章 剛柔。因篇幅限制,這七章略去。


    我感覺比較好的太極拳書,在些推薦一些:沈壽的《太極拳論譚》《太極拳走架推手問答》,非常適合初學者看;《陳微明太極拳遺著匯編》對太極拳的拳理與練法有清楚的解釋,不故弄玄虛,非常適合做為太極拳的入門之書;汪永泉講授,魏樹人、齊一整理的《楊式太極拳述真》適合有一定功夫、想進一步了解較老式的太極拳的學者;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屬于珍藏品。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在陳式拳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馬虹的《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微》通俗易懂。龐大明的《楊式太極拳用法解要》所錄的楊家太極拳譜很全面;姚繼祖的《武氏太極拳全書》后面所附的武氏拳譜極好;吳英華、馬岳梁的《正宗吳式太極拳》一書內(nèi)有珍貴的吳式太極快拳;李璉的《楊少侯太極拳用架真詮》、于志鈞的《楊式太極拳小架及其技擊應用》等可擴大視野。
鄭曼青的《鄭子十三篇》中錄有《述口訣》一篇,中有楊澄甫強調(diào)的12個練拳要點,極為珍貴,字字珠璣:一、曰松,二、曰沉,三、曰分虛實,四、曰虛靈頂勁,五、曰磨轉心不轉,六、曰似拉鋸之攬雀尾,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為什么掛在我身上,八、曰撥不倒、不倒翁,九、曰能發(fā)勁,十、盤架子,十一、曰須認真,十二、曰四兩撥千斤。此十二點《鄭子十三篇》內(nèi)有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