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道教文化 > 周易專區(qū)

《周易》中的和諧世界觀

“太和”這個詞,最早出自《周易》,很多人熟悉這個詞可能是因為故宮里的太和殿。前面說過了,故宮里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名字都與《周易》有關(guān)系。現(xiàn)在提醒各位,在這六個名字里,包含著《周易》的核心價值,就是和諧。

這六個名字,不僅講出了“和諧”這個核心價值,而且還講出了通往和諧的道路,就是要溝通。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是交泰殿,真正的和諧正是建立在“天地交泰”的基礎(chǔ)之上,沒有溝通就沒有和諧,表面的和諧是偽和諧。

在此特別向大家提一下宋朝哲學(xué)家張載的四句話,他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第四句話是最要緊的,這句話講的是一個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就是一個“太和”的世界觀。不是不要矛盾、不要對立,不是這樣的,所有矛盾對立緊張都在,但所有緊張通向和諧。講對立、講差異,講沖突,最后歸于和諧。

有的世界觀是主張“仇必仇到底”的,一輩子都要仇。但一輩子生活在仇恨里是不可能幸福的。在這樣的世界觀里,這個世界是一個你死我活的世界。但在《周易》的世界觀里,“太和”的世界觀里,這是一個鳶飛魚躍的世界,相互之間并不妨礙。

《周易》為人們提供了兩個重要的原則,即面對很多關(guān)系時,要注意定位和流形。定位就是某種固定的秩序,君是君,臣是臣等等,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固定的秩序上,流形就是秩序的某些松動,這個松動體現(xiàn)為雖然君是君來臣是臣,但也不能每天臣都跪在君的面前。如果世界的秩序只有定位而沒有流形,人們就將面臨一種根本的大流形,這種流形就可能是乾坤大挪移,曾經(jīng)的君變成臣。如《詩經(jīng)》中所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滄海變成了桑田。